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,少妇一区二区无码A片夜色 ,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免费视频,搡8O老女人老妇人老熟

郵箱  |  會員  |  OA  |   ENGLISH
當前位置:深圳虛擬大學園 >> 園區(qū)動態(tài) >> 2015 >> 瀏覽文章
李曉紅校長在第二屆大梅沙中國創(chuàng)新論壇上談“武大夢”: 辦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
2015/11/19 11:10:30 武漢大學廣東研究院 點擊數(shù):
【字體:A+ A A-

20151113日,第二屆大梅沙論壇在深圳舉行,論壇主題聚焦“新常態(tài)與制度創(chuàng)新”,凝聚改革共識,助推改革創(chuàng)新。論壇由深圳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研究院創(chuàng)立并主辦,以深圳大梅沙作為永久會址。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、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員李鐵映,全國政協(xié)原副主席、民盟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張梅穎,歐洲聯(lián)盟委員會原主席、葡萄牙政府原總理巴羅佐,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、美國能源部原部長朱棣文,全國政協(xié)經濟委員會原副主任厲以寧等數(shù)百位來自全球各地政界、商界、學界最具影響力的人士出席了本次論壇。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更是作為教育學界代表出席并發(fā)表了《“教育”——永恒的主題》演講。

李曉紅校長從教育強國之夢,教育改革之路,武漢大學之夢三個部分進行了主題演講。

他表示,教育有主導經濟、社會、科技發(fā)展的功能,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。如果看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(fā)展,首先看它前五十年或者是前三十年它的教育是怎么發(fā)展的,然后你才能夠看見它現(xiàn)狀或者是未來五十年和三十年經濟和科技是怎么發(fā)展的。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,中國的教育投資漲幅非?,但中國仍是教育大國而不是教育強國。

同時,他提出,目前中國高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不足,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,高校趨同化比較嚴重,特色不太鮮明,高等教育區(qū)域發(fā)展不平衡,教育總體投入仍然不足。如果要強國,目前存在的弊端和頑疾需要改革,作為校長,應該是全副精力在找人、找錢,抓教學、抓科研。

最后,李曉紅校長肯定了武漢大學近幾年的發(fā)展和進步。是中國最老的大學,中國最美麗的大學,中國最具卓越精神的大學,中國的一流大學,并提出武漢大學要辦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“三步走”戰(zhàn)略。

會后,李曉紅校長與到場參加論壇的200多位武大校友合影留念。(作者:黃鵬;攝影:胡瀟)

 

以下為演講實錄:(根據(jù)第二屆大梅沙中國創(chuàng)新論壇微信直播編輯整理)

 

李曉紅:

各位領導、各位專家、各位學者,還有同學們,大家好!我想講的是《教育——永恒的主題》,可能有人不太贊同這個,但是我認為教育還有主導經濟、社會、科技發(fā)展的一種功能,我在2013年亞布力論壇上講過一個觀點,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,如果看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(fā)展,首先看他前五十年或者是前三十年他的教育是怎么發(fā)展的,然后你才能夠看見它的現(xiàn)狀或者是未來五十年和三十年經濟和科技是怎么發(fā)展的。

我今天的內容有三個部分,第一是教育強國之夢,第二是教育改革之路,第三是武漢大學之夢。

第一,教育強國之夢。著名的“錢學森之問”給我們很大的深思,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老先生的時候,錢老感慨地說,現(xiàn)在中國沒有完全發(fā)展起來,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(yǎng)科學技術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,沒有自己獨特的創(chuàng)新的東西,老是“冒”不出杰出人才。這就是著名的“錢學森之問”。我想他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,一是說學校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造發(fā)明人才的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或者是缺陷,二是說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型的人才在社會上發(fā)揮作用脫穎而出的機制,就是他想脫穎而出,但是有些機制可能還有一些束縛,還有一些問題。所以“錢學森之問”是關于中國教育發(fā)展的一道很艱深的問題,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。

如何破解呢?在去年2014910號,習近平總書記發(fā)表了一篇《發(fā)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(xiàn)代教育》的文章,他指出,“要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,必須具有中國特色……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、牛津、劍橋,但會有第一個北大、清華等中國著名學府”。我想總書記一個是吹響了號角,第二是說一定要有中國的特色。我們有自己的特色,不可能完全照著哈佛、劍橋、牛津照搬,我們有自己的偉大、有自己的北大清華、有自己的高校。

為了解答“錢學森之問”,在今年115日,國務院正式頒布實施了《統(tǒng)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》,所以正式地拉開了中國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沖刺的大幕。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動一觸即發(fā),我昨天來的時候有老師告訴我說在網上有了,說是教育部頒布了一個關于世界一流大學行動計劃,其中包括了24所一流的大學,當然肯定有武漢大學,要大量投入。后來教育部辟謠,說我們沒有說這個話,不管怎么樣這個行動是存在的,是肯定要推進的。

目前你要辦世界一流大學怎么辦?我們現(xiàn)在的大學規(guī)模是3千萬,規(guī)模居世界第一,但是人口一出,我們不能叫做強國,只是高等教育的大國或者是人力資源的大國。不管辦世界一流也好、世界一流學科也好,最終一個目標,一個是我們要建創(chuàng)新型國家,我們在教育方面要實行創(chuàng)新型國家的建設的話,就是要實現(xiàn)兩個轉變,F(xiàn)在要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轉變,從人力資源的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,這是我們目前兩個指標,實現(xiàn)兩個轉變。 

第二,教育改革之路。你要強國,有些現(xiàn)在存在的弊端和頑疾應該要改。目前的現(xiàn)狀是,我們很多從事教育的可能比我還清楚,在今年5月份最新公布的全國高校名單,我們全國高校所有各類的包括學院、學校等等,加起來是2845所,其中985高校39所,李鐵映當時做國家教委主任這么多年,那是給這些學校的發(fā)展、現(xiàn)在教育的發(fā)展真的鋪了一條很大的路。211的學校是122所,一般的普通本科學校339所,還有獨立學院、民辦的、中外合作辦學等等,以及承認高等學校2000多所。如果說要按照這個來分,第一層次的985、211的是中國的教育主力軍、排頭兵。

這些學校有2千多所,但是在國際上來講還有比較大的差距,我們就拿一個國際排名,我不是說要追求排名,但是他在對于學生選學校、選專業(yè),或者是世界上認同你這個學校,他還有一些影響。比如著名的QS排名,還有泰晤士、美國的排名等等,QS排名,我們進入前十位的沒有,都被英美國家所占據(jù)。

我們是400名以內大概有十幾所,最近表現(xiàn)比較好的是清華北大,一直這幾年都是排在一百強以內,大概有排過二十幾的,現(xiàn)在有二十幾的、四十幾的、五十幾名的。清華北大肯定算是一流大學了。像浙江大學、復旦大學有時候是一百位以內,有時候在一百位以外。當然這里面還是比較榮幸,武漢大學差不到哪去,三百強以內,原來是335名,今年排到273,進了50、60位不容易。美國把武漢大學排得好一點,這是排在273,美國把武漢大學排到251,這是在中國大陸進入到世界排名300強也好,排名在第7、第8、第9。

中國即使在400強、500強以內的學校,也只有不超過20所,所以應該說差距是比較大。審視起來,我們是大國,但是離強國有很大的差距。這引發(fā)了我們中國高等教育的一些熱議,我想談一些認識,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差距。

究竟是社會辦大學還是大學辦社會?我曾經一直講過這個觀點,現(xiàn)在的大學是大而全小而全的,從幼兒園、小學、初中、高中什么都有,后勤要說社會化,現(xiàn)在還有做了一部分,但做得不夠。包括了校園的環(huán)境、校園內部,因為他都是學校辦社會,包括武漢大學珞珈山街道辦事處是政府的,在武漢大學里面。究竟社會辦大學還是大學辦社會,一個大而全、小而全。作為一個校長,應該是全副精力在找人、找錢,抓教學、抓科研,但是我相當一部分的精力,是在做社會應該為大學所做的事。

有一些老師找到我說“我孫子要讀武大的附小”,你給我想一個辦法,我說你孫子在讀武大的附小,你兒子在哪?他說我兒子不在這里,我說你兒子不在,我隔了一代我怎么負責你的孫子呢?他說“我不管,我是學校的老師”,這是我一個武漢大學的校長該做的嗎?沒有辦法,我還是要比較客氣地解決這個問題。我認為社會辦大學、大學辦社會,這是目前制約學校發(fā)展的一個方面。

二是高校趨同化比較嚴重,特色不太鮮明。我們過去還有很多特色?频膶W校,最早學的是前蘇聯(lián)50年代的時候,后來經過調整,有多科系的,有煤的、鋼的、材料的等等多科系的學!,F(xiàn)在你把那些大學名讀出來,“某某科技大學”,我不敢說“東華大學、西華大學……”,不知道這些學校過去是干什么的或者是現(xiàn)在干什么的,還有他很多的學校是趨同化的,專業(yè)是趨同化的,有些模式是趨同化的。為什么說要辦  有特色的大學,這應該還是我們中國高校一個缺陷或者是弊端。

三是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。很多著名的老師他帶研究生是從事創(chuàng)新性的人才培養(yǎng)和解決了教學科研的問題,但是本科生,很多老師科研很強,但是在教學上他比較弱,你讓他把教學科研都要強,也是很難。都是潛心為學和從事于高端的科學研究,這個矛盾怎么解決,應該如何用科研反哺于教學,就一個應該探索的機制,這與國家的對于科技評價的機制如何改革是有關的。

我一兩個月前拜見過科技部的部長萬部長,我說這個科技辦校的體系要改一改,比如中科院的系統(tǒng)以科研院所為主,但是如果大學我們不這樣評價也很麻煩?萍疾恳舱f,也一直在研究一直在著手要改,這與評價體系還是有一些關系。

四是高等教育區(qū)域發(fā)展不平衡。很多地方式集中,如果一個地方的經濟要發(fā)展,他的教育要優(yōu)先發(fā)展,這本身是我們國家教育發(fā)展的戰(zhàn)略,但是很多地方沒有國家對等的學校,比如青海、寧夏、西藏、內蒙、貴州,他已經沒有一所教育部的學校或者是直署的學校,他資源上嚴重受到制約,他的經濟怎么發(fā)展?他下面的孩子們上學到哪兒去上?升學率的比率肯定是比較低,而其他的人即使畢了業(yè)也很難到那兒去工作,這就是一個不平衡。但是北上廣,這是教育最富裕的地方,當然還有湖北和江蘇,這兩個是教育大省,可能除了這幾個地方,其他地方就不平衡比較弱。所以中國的東部和西部地區(qū)教育的差距,中東部經濟差異大,教育還大,如果這個教育的差距平衡不打破,經濟和科技的一些差距我認為會越來越大。

五是教育的總體投入仍然還是不足,現(xiàn)在的教育投資按照GDP4%這個量是很大了,國際上這十年、二十年,至少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,中國的教育投資是非常大的,漲幅非常快。但是過去欠帳太多,你要按照世界一流的大學來講,你還有很大的差距。

我認為這五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,也是制約著我們世界一流大學的發(fā)展的。解決的辦法就是要改革,國家國務院也好,教育部提出來要深化改革或者是綜改,我不詳細闡述改革的內容很多,但是這里面我要說的是有幾個方面,人才培養(yǎng)的機制或人事制度,辦學也好,辦學的體制也好,管理體制也好,我認為要充分放權。

在人才培養(yǎng)機制方面,我認為現(xiàn)在我們還是傳統(tǒng)的東西比較多一些,照本宣科的東西多一些,計劃的這種授課的東西多了一些,讓學生充分有一些自由的探索少一些,課程設置量太大,這個要改,一些人才培養(yǎng)機制、培養(yǎng)的模式,包括培養(yǎng)的方向,要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型的人才現(xiàn)在一定要改,F(xiàn)在學生因為量太大,學生實習基地都很難找。過去我們那個年代四年大學當中可以實習三次,現(xiàn)在很難能夠人學生實習三次等等。

人事制度現(xiàn)在需要改,很多的學校實行全員聘任,要打破過去的鐵飯碗,我們現(xiàn)在也實行全員聘任,三年一聘,如果聘請你完不成任務,你還是學校的老師,但是很多的待遇不會給你了,F(xiàn)在新進來的人全是實行年薪制聘任制,你到一定時候可能才屬于終身制,否則這幾年你中間你隨時做得不好,我可以隨時解聘,像企業(yè)一樣,這個改革現(xiàn)在學校在推進。不是一進來就是一個鐵飯碗,不管你國外來的還是什么地方來的,我們都實行的是年薪聘任制和過去那種公職、公薪不一樣。

第三,武漢大學之夢。要辦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,我們有三步走戰(zhàn)略:第一,到2015年穩(wěn)固提升學校在中國高等教育第一方陣的位置,我認為我們基本上做到了。我剛剛說的世界性的標志性的排名社會聲譽在提高,國內最高的評價,最近校友武漢大學排名第四,是不是第四我們武漢大學的校友你們自己來說,反正至少在上升。從十幾到第四、第五、第六也好,他影響還是在的,我們在發(fā)展,在穩(wěn)固地提升我們第一方陣。第二,按照2020年按照國家的要求初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,一定要加“中國特色”,所以叫“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”。如果要按照目標,按照排名的體系,爭取進前200名,還有50多名的路要走,五年50名我估計問題不大。第三,到2043年建校150周年,全面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。未來的武漢大學,我們的特色、我們的目標,我們的夢想,就是中國特色世界一大學,第二是夯實中國最美麗的大學,第三是辦中國最具有卓越精神的大學。特色大學我們是最具綜合性的大學之一,包括北大、武大、中山大學、四川大學,應該說綜合性比較強的。中國最美麗的大學,過去沒有爭論,過去廈門大學跟我爭論,我認為他不能再跟我爭論,我就是世界最美麗的大學。

看看這些圖片,春夏秋冬武漢大學多漂亮,3月份的櫻花節(jié)請你們到武漢大學來,門票我給你們免費!最具卓越精神我們的校友易中天,人才不是培養(yǎng)出來的,只要到武漢大學人才一熏就會被熏出來,說明他的人文底蘊比較深厚,精神還是比較卓越。我經常在國外說,你不知道武漢大學,我告訴你武漢大學是中國最老的大學之一,建校122周年。武漢大學,是中國最老的大學,中國最美麗的大學,中國最具卓越精神的大學,還有中國的一流大學,你只要把這四句話記住就可以了。我就期待下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哪兒?武漢大學!謝謝大家!

深圳虛擬大學園管理服務中心版權所有 Since 1999.9.10  地址:深圳市高新區(qū)南區(qū)深圳虛擬大學園大樓 
技術支持:(86)755—26551940 業(yè)務咨詢:(86)755—26551610 粵ICP備05085107號